央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多处提及信用!

( 来源:源点credit、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源点credit、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时间:2023-11-16 )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总结分析2022年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并展望了2023年区域经济金融情况。


      《报告》指出,2022年,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下,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5%、4%、3.2%和1.3%。东部地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加速经济崛起,西部地区大开发成效显著,东北地区加快全面振兴。


      《报告》指出,目前,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将个人征信业务新业态纳入征信管理,进一步促进征信业规范有序发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畅通供应链、产业链循环,2022年,提供个人征信查询42亿次、企业征信查询1.2亿次;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发生登记768万笔、查询3522万笔;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7.7万笔、金额26.0万亿元。征信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稳步推进,持续提升区域一体化征信联盟链服务效能。2022年末,“长三角征信链”平台为711家金融机构开通查询用户8584个,累计上链企业2288万家,查询信用报告195万份;依托“珠三角征信链”平台,金融机构累计查询企业信用报告477万份,帮助企业获得融资金额4962亿元。


      在金融领域改革创新领域,金融活力持续增强,科创金融改革持续推进。上海、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嘉兴、安徽合肥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山东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形成多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力提速。广东广州积极推进“碳账户+碳信用体系”建设,发布标准化碳信用报告;天津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制定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规范并开展试行。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海南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金额是上年的3.7倍。外汇管理积极创新。河北获批开展保税混矿业务代理收汇和境内划转业务。


      在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各地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强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显著提升。福建宁德、龙岩聚焦数字普惠金融,打造普惠金融发展“新引擎”,推进建设“担保云”“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等;江西赣州、吉安两地推动用好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与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创新线上金融产品,不断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在统筹推进宏观调控,支持金融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在与地方政府加强配合方面,需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融资服务能力和地区信用环境。


      一是需要强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各地区充分发挥各类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深化大数据应用,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如青海建立“青信融”平台,归集了23个部门共4700万条涉企公共信用信息。


      二是需要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推送机制。各地区建立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白名单”,通过线上系统推送至金融机构,组织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如人民银行太原中支联合12个省级部门梳理了28类1.1万家重点企业“白名单”。


      接下来,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继续发挥好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综合施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政策利率引导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