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观摩会五大示范案例

( 来源:协会  作者:行政综合部  发布时间:2023-11-21 )

      11月10日,浙江省“信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观摩会推选出“五大示范案例”和“五大优秀案例”。这些案例是浙江信用建设创新应用的一个缩影和写照,也是信用助力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一把好牌”“一手妙招”。本期内容为“五大示范案例”合集。


易制毒化学品行业信用监管助力禁毒显实效

      2020年以来,浙江省公安厅会同省信用中心、省大数据库、省行政监管平台和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全量归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数据,建成信用评价和评价结果运用2套体系,在国内率先推行“禁毒信用管理”。以此为基础,精准监管全省2万家企业,高效管控年均流通量达3500万吨的易制毒化学品,坚决守住了易制毒化学品不流入制毒渠道的安全底线。通过禁毒信用管理的运用,浙江实现了对企业精准高效管理与优化营商环境双提升。



信用赋能武林商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杭州市武林商圈共有市场主体27796家,其中沿街商铺5000余家,涉及几十个行业,存在体量小、分布广、业态杂等特点,日均客流达到50万,月均投诉量为1000余次,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力量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中小商户也存在融资难、区域粘性低、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亟需更高质量的服务。经过不断探索,杭州市拱墅区找到了“信用”这把金钥匙,构建了“信赋商圈117管理体系”,即1张信用责任清单,1个信用评价机制,7优信用礼遇激励。将商圈治理从单纯的“他治”转向“他治+自治”模式,降低基层治理管理成本,提高中小商户感受度,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建立“信用矫正”体系推进社区矫正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是全国社区矫正工作首批试点省份。2022年12月,省司法厅启动“信用矫正”建设工作,并在杭州等地试点推进,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是深入实施《社区矫正法》的有益探索,也是完善“信用浙江”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践行法治理念、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信用矫正”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矫正监管机制。省司法厅坚持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相结合原则,打造“信用”+“社矫”融合模式,对社区矫正对象赋予“信用积分制”管理。通过建设信用矫正体系,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实现社会信用修复,助力顺利融入社会;帮助社区矫正工作管理部门实现工作理念、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机制的创新。


探路先行 信用赋能 “一诺万金”打造卓越市场环境

      近年来,宁波海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省首创工程领域“一诺万金”信用交易应用,推出工程交易领域信用免缴、信用选取、信用融资全链条信用场景,让市场主体享受信用增值红利,是推进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延伸的有益探索。截至目前,865个项目12688家企业依托信用,免缴投标保证金21.96亿元,向63家企业授信463笔,共5088.87万元。“一诺万金”已开发4个应用组件,可直接调用推广,其中开评标信用监管机器人已获国家专利。


“双动”信用监管体系助力企业“诚”风破浪

      目前,嘉兴市有65万纳税人被纳入信用评价,覆盖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但现行纳税信用评价规则采用一年一评的方式,纳税人难以及时了解实时信用状况,及时修复纳税信用,直接影响了纳税人在发票领用、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等业务领域的办税体验。嘉兴桐乡市税务局作为全省首创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以数字化改革为依托,围绕促进纳税人自我遵从和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动态信用判定、动态风险防控的“双动”体系,分类分级对纳税人采取差异化管理服务措施。在分类分级和两套规则的实践下,通过对纳税人精准画像,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氛围,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附件: